由慣行農法至生態農業

1. 本會輔導農業初期是由栽培技術服務至安全用藥管理提供完整的協助。
2. 80年代農業生產環境、地力及物資需求面臨改變,為使生態環境不受威脅,開啟師法自然永續經營的時代。
3. 為落實專業性的農業服務機構及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建構出具教育性與示範性的產銷架構-有機農產品產銷模式。
4. 未來臺灣農業將朝向地景尺度管理,而生態農業重視地景功能回應永續性需求,被視為本會輔導與協力業務的必要依循指標。

滾動式的輔導協力

  1. 安心蔬果品牌輔導機制異動
    安心蔬果品牌自76年創立至今,已然達成輔導推廣的任務。108年度起,重新定義轉而朝向業務合作與專案協助。
  2. 地區產業支持體系推動
    以生態農業為目標,給予原安心蔬果品牌農友或產銷班對應的產業支持與推動,實質進行專案協力。
    士林區農會:協力「綠竹筍田間管理及品質提升教育訓練計畫」,本會配合教學研習課程20小時之規劃與辦理。
    木柵區農會:由本會協力「木柵安心茶葉農事研究班農藥殘留檢驗暨包裝設計計畫」,提供安心茶班之農藥檢測優惠、檢驗合格標籤印製及新款茶罐之部分補助。
    烏來地區山胡椒(馬告)實生苗繁殖技術移轉、精油成分分析資料暨產業未來發展之建立、產品研發。
    不定期參與大台北地區農會之產銷班班會及地區活動,保持常態的業務聯繫與動態管理。
  3. 安全用藥指導
    以新北市石碇區、坪林區比賽茶的檢體數據分析,辦理茶樹安全用藥講習,並提升農藥檢驗的後繼輔導服務。
    針對各區的實際用藥習慣,進行個案分析,期望可以實際發生的案例數據,給予用藥減量、非農藥防治的專業建議,達成源頭把關的目標,亦提升園區管理的效益。
  4. 生態農業區選址、評估、實地踏勘
  5. 媒合更多資源,創造更深入的合作空間
    實質參與「地方座談會、共識營」,結合相關部會、地方政府、農漁會、社區組織及私部門共同合作,透過計畫整合施政資源於同一時間投入,發揮施政乘數效果。

未來發展

1. 推動生態農業暨農村社區保育,落實人與自然生態協調共生之理念。
2. 生態農業區社區培力輔導,期提升農村經濟,強化社區自主能力,達促進農村的活化再生。
3. 生態農業區農村產業活化輔導,結合農村之傳統農產業資源,推動在地生產及在地消費,以促進社區產業發展。

視野與觀點

法國農業部提出生態農業的十大做法(2014)

  1. training the farmers of today and tomorrow 訓練今朝明日的農夫
  2. en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collective dynamics 強調整體性的體制(善用已有資源、減少外部投入)
  3. reducing pesticide use 減少農藥使用
  4. preferring natural plant Protection 採用自然方式保護農作物
  5. reducing the use of veterinary antibiotics 減少動物用抗生素
  6. engagin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ekeeping 採用永續經營的養蜂業
  7. putting farm effluent to good use 善用農場固體、液體廢棄物做堆肥
  8. encouraging organic Farming 促進有機農法
  9. choosing and breeding for the right seeds 育成與選用正確的品種
  10. using trees to improve production 在農場種樹,以有效利用林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