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農業輔導歷程
基金會自民國76年以來,隨著臺灣農業之發展,歷經建構產銷輔導模式之「草創期」; 協助品牌包裝、加工及通路的「發展期」;持續加強農產品農藥安全把關的「穩定期」,到了必須因應農業經營環境變遷課題的「轉型期」,持續不斷地協助農業生產輔導及服務農民。
草創期
建構產銷輔導模式(民國76年-民國85年)
- 於社子島、北投泉源里兩地協助農友成立安心蔬菜生產班(76/02/01)。
- 以「農藥安全、品牌建立、小包裝直銷超市」為定位,建立本會第一個安心蔬菜產銷模式。
- 於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設立農業檢驗中心(80/03/01),協助本會輔導工作,抽樣檢驗,改善農友實際用藥的情形。
- 安心蔬菜產區跨出大台北地區,延伸至台灣中南部,擴大安心蔬菜模式為安心蔬果系列,推廣至全台各地及各種作物上。(80/07/01)
- 農藥殘留不合格率由輔導前的兩成以上降至3%以下。
- 針對所輔導的農友提供免費的農藥檢測服務、包裝資材、農藥等補助。
- 提供教育訓練、專題講習、產地觀摩、市場行銷等多項業務推廣服務。
發展期
品牌包裝、加工及通路(民國86年至民國95年)
- 加強產品包裝資材設計、加工產品研發、貯藏技術改良及新品種的研發試驗。
- 舉辦大型主題促銷活動及產地知性之旅,強化消費者教育與品牌認知,刺激消費進而提高農民收益。
- 辦理產品上市發表記者會,增加媒體曝光報導與宣傳。
- 分別在台北世貿、大安森林公園、建國假日花市、士林官邸、台北農產公司直營超市、各大型連鎖或百貨超市舉辦安心蔬果品牌宣傳促銷活動。
- 配合零售市場的抽驗,確保安心蔬果上市的品質安全。農藥檢測合格率從78.2%提升至99%以上。增加土壤重金屬檢驗、土壤水質分析、營養成分分析等服務。
- 發行產品摺頁、推廣文宣或手冊,以供消費教育,並提供消費者免費索取。
穩定期
品牌延伸效益(民國96年至民國107年)
- 農友生產的農產品多改以直銷或網購宅配到家的銷售模式,也逐漸發展出自創品牌。
- 協助農友建立企業化經營的新產業思維,進而強化品牌蔬果的永續競爭力。
- 配合政府農業政策,推動產銷履歷制度,並鼓勵轉作休閒產業或有機農業。
- 利用蔬果量產質優的特性,辦理各項農產品加工推廣講座,增加生鮮產品的食用變化與多元應用。
- 持續加強農產品農藥安全把關,保障消費者的食安問題及健康。
轉型期
創新與共好(民國108年起)
- 訂定跨組織合作提案的規範及辦法,啟動由下而上的產業支持與協力。
- 建立產地源頭管理的概念,加強田間把關的機制,降低上市產品的農藥殘留風險。
- 以有限的人力與資源,將服務從個別農戶提升至產業社區的共創與共好。
- 辦理或協助關於農業生態環境之保護工作,落實「創新、永續、價值」的業務執行與推動。
- 呼應農業經營環境變遷的新課題,拓展實務工作的高度與視野,以朝向環境保育及農業永續均衡發展的產業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