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
市集,在這幾年非常的盛行。各式各樣的市集,在台灣各地開展,煞是有趣。
在國外旅行的途中,特別是歐美或日本,常見到附近農家將農作產品在郊區進行販售,這樣的市集模式相當具有在地特色,往往可以在攤位上看到許多在地盛產的產品,對觀光客來說是相當新鮮好玩的經驗。
在台灣,首開先例的是位於高雄美濃旗美社區大學所舉辦的農民市集,這個由客家村所凝聚的市集活動所引發的後繼效應還真不小!許多有心人士開始思考「農民市集」對於產業發展所代表的深層意義,陸續成立的代表性市集有台中東籬農園的「合樸農學市集」、中興大學在校區內舉辦的「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整個有機產業也因為市集的運作而有了新的活力與生命。
農夫市集的農產都來自附近,多數是一大清早才採收的,消費者可買到新鮮與品質。農夫多半會自己來擺攤,新鮮的產品,加上農家熱忱而詳盡的介紹,來市集走一遭,通常都可以感受到不同於一般零售消費的溫度。因為自家栽種、自家銷售,最能瞭解農產品的生產管理,說來容易取信於消費大眾,也讓農夫們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的交易長久下來會是一種交心,一種信任,一種對農家產品的忠誠度在不斷的累積醞釀。
農民市集的魅力所在
產品新鮮:清晨從樹上摘下的水果,出門前剛採收的蔬菜,新鮮就在農民市集等著你。
品質好:這裡的品質不是指外觀,而是指農產品可以在熟度最好、風味和營養都在最佳狀況時採收,這是進口蔬果沒得比的地方。
價格合理:農民市集的價格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沒有市場炒作,農民自己評估成本利潤,提供穩定合理的售價。
產品多樣化:農民市集可以提供少量特殊或者不耐運輸的蔬果種類,還有多樣化品種選擇。
地緣產品:「人不親土親」,享用在地產品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還有配合地區性飲食習慣的蔬果種類。
愉快的人際關係:農民市集可以成為社區居民和周邊農民的聯誼中心,農產品買賣也不單只是商業行為,而是一種互動和學習。
和社區結合為一體的美國農民市集
美國是農產運銷制度相當健全的國家,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美國也是農民市集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民市集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有機農業盛行,有機農產品受限於外形和數量,比較不容易進入一般的運銷系統,於是透過和地方社區結合,定期以市集的方式來銷售,而社區通常除了場地外,也會提供合格的廚房給農民作為農產品加工場所。
事實上美國農業部已經把農民市集納入為農產品行銷管道的一部分,每年除了編列預算補助相關研究外,同時也透過農民市集進行一些政府的營養改善計畫和中低收入戶食物補助計畫,目前有60%的農民市集參與這項計畫,年金額約2500萬美金,形成政府、農民和社區民眾三贏的局面。
和日本農協相依相存的日本農民市集
日本高山市的「陣屋前朝市」,是歷史相當悠久的農民市集,從江戶時代蠶桑業發達時的桑市開始,一直演變到現在帶有觀光性質的農特產品市集。裡頭賣的除了當地盛產的蘋果外,還有許多好玩的農產品,像野生菇類、帶枝毛豆、日本花椒、山野菜,還有農家自己加工的產品。賣東西的大部分都是老農婦,態度非常親切,一路買東西下來,彼此要不停的彎腰鞠躬致謝,實在是很累,但也很溫馨。
不過這種傳統的農民市集已經逐漸式微,目前日本的農民市集大都是直接或透過JA(日本農協)經營,有些甚至就委由農協人員代為銷售,只是由農民自行理貨、自訂價格和自負盈虧,這和我們認知的農民市集或許有些落差,但好處是佈點容易。日本農協近年來推行「道之驛」,在觀光地區附近和交通幹道附近設置農產品直銷中心,也就是由農民市集延伸而來。
呼應「百哩食物」的在地消費觀念
「農民市集」的概念其實是呼應了「百哩食物」的在地消費觀念。所謂「百哩食物」意指160公里以內所取得的食物,即使時下的運輸便利解決了農產品南來北往、海內海外的距離,食物在運輸過程所需耗費的能源,以及隨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環境污染問題,更該受到關注。
樂觀其成「農民市集」的蓬勃,讓人們有機會深切感受在地食材的品質、鮮度、合理的價格,特別是您可以在市集裡發現許多農家自製的限量產品,與農人們面對面的親切感及說服力更是其他的通路型態所無法比擬的。不論新鮮或加工的產品,「在地的尚好」是不會改變的事實。